14321
少年的我便參加了工作,工作的廠就在湔江河畔牛心山下。 少年不識愁滋味,為賦新詞登天池。 哪個少年不鐘情,哪個少女不懷春。 我自幼便與常人迥異,厭倦中規中矩的生活,對于所有的條條框框特別反感。 班是不肯好好上的,年少輕狂桀驁不馴,也不喜歡社會青年那一套,就醉酒,心儀著美麗的女子,寫詩。 寫詩需要環境,靜謐的優美的環境,于是經常走野徑獨自登臨天池寺。 彼時的天池寺也就破廟一座,駐留著個把和尚,居士甚少。 墻面上、楹聯里……倒是文化底蘊橫流。 可惜那時的我滿腦袋裝的都是窈窕倩影,哪里顧得過來? 現在思及于此,若有所失。 就喜歡在天池邊上,找一不知年月的石件姑且坐著,以膝為桌,開始無病呻吟。 望一眼池水,筆下躍動幾句,便覺靈感泉涌。 天池泉涌,是禪境,是佛緣; 我那泉涌,全是悲催的單相思的哀嚎。 佛度有緣人,我并不知道,就在那時,許是有一雙佛目,悲天憫人地端詳著這渾然不覺的懵懂少年,這未來能參與重建天池寺的義工…… 傳說天池 從古至今,佛教、道教、天主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諸教匯聚四川彭州,相輔共存,故彭州尊享“五教匯聚之所”。 最能代表彭州宗教發展歷程、彰顯彭州宗教興衰變遷、影響至深至遠的當屬佛教。 至今1600年間,高僧大德紛至沓來,先后有數十名高僧在彭州駐錫,或為住持。 其中最為有名者為東晉浮圖澄禪師、梁代志公禪師、唐代悟達國師和道因禪師、五代預知禪師、宋代圓悟國師、明代智中一天國師七位高僧,彭州儼然“七佛圣地”。 志公禪師又稱寶志禪師,是南朝齊、梁時期的高僧。 志公禪師在禪學上最為有名的作品當屬他為后人留下的許多偈頌,如《十二時頌》、《十四科頌》、《大乘贊》等。 佛教界公認志公禪師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。 相傳志公禪師于公元466年至471年間傳法游歷南朝名山大川,一日來到龍門山腳,佇立天彭門下,遠看九隴相銜,牡丹遍山,心曠神怡,頓生感應。 禪師劈荊而上牛心山,至山頂俯瞰丹景簇簇、回首九峰亙古。 只見北邊河谷流水蜿蜒,遠山云蒸霞蔚;南面便是竹木林盤、阡陌鑲嵌的川西壩,風光無限……真乃物華天寶之地。 繼而禪師在牛心山鑿洞而居清修參禪(至今還保留有“志公禪洞”遺址),為后來志公禪師的開悟“十四科頌”“梁皇寶懺”等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 相傳志公禪師在修建寺廟時山頂缺水,禪師便命龍王供水。 龍王遂用龍頭拐杖在山頂一戰,就形成了直通海眼的天池。 此天池便在牛心山山頂。 雖僅有水井大小,但據說其池水深無底,上達山頂,下通海眼,天旱不枯,地澇不榮。 大概是因為有暗河相通的緣故,湔江河水的清濁變化,從天池中就可以一目了然。 志公禪師在修建寺廟時,因山高路陡,無法將山下的木材運上山頂,遂使神通用天池運木,結果木材皆從池中冒出。 寺廟因此建成,堪稱神奇。寺廟因了天池奇功而得以建成,故名“天池寺”。 一休感慨: 一夢一千五百年,志公禪意恒流傳。 功名利祿意難平,居高無爭天池水。 |
2024-06-10
2024-06-09
2024-06-08
2024-06-07
2024-02-23
2024-02-21
2024-02-11
2024-01-31